吉林省优势特色学科 >

公安学

2012年经吉林省教育厅批准,我院申报的公安学被确立为吉林省高校 “十二五” 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2018年被确立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一流学科A类”建设学科。

公安学学科坚持以“服务吉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公安理论创新发展,服务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主导,以学术团队建设为核心,以扩大交流合作,不断拓宽研究领域,提高研究层次为途径,以服务公安实践和队伍建设为重点,稳步发展,不断创新。

学院高度重视公安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为学科建设与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建设了学科发展软硬件平台。学科实验室、资料室空间充足,资料室总面积超1000平方米,专业图书3万余册,重要数据库10个。通过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共建创新实验室和研发基地,促进了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学科坚持面向公安实践,瞄准公安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发展前沿,特别是直面我国进入新时代后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和公安法治建设问题,针对我国东北边疆地区特有的重大公安实践问题,凝练形成了国内安全保卫、公安管理、犯罪学、侦查学、治安学等5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取得一系列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推动了相关学科理论创新发展和应用问题解决。

学科现有成员41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人数占比75.6%;副高以上人数占比70.7%;教授平均年龄46.1岁,副教授平均年龄40.2岁。同时,组建由25名校外客座教授、110名兼职教官、25名聘任兼职教师、12名企业技术人员组织的,共计172人的学科辅助师资队伍。2019年至今,团队成员成功申报了104项科研项目,其中省部级以上60项,人文社会学科到账经费513.6万,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46篇,出版专著3本,获得省级科研成果获奖7项。注重科研平台建设,强化校企合作,共建成省级以上科研平台8个,校级重点学科3个,校级科研平台4个,推动院局合作,建立3个院局合作科研业务平台。近5年举办2次国际性学术交流会议、12次全国性学术交流会议,派出80名学术骨干参加国内学术交流活动,选派国外访问学者3人,国内访问学者5人。

学科聚焦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公安人才,不断健全“教学研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完善校局协同育人机制,吸引公安实战部门共同参与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特别是针对新型犯罪侦查、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国际执法合作等当前公安重大领域需求,推进校局共建专业、共授课程、共编教材、共同开展学警实习等工作;坚持文化铸魂、安全固基、教育树人,着力构建文化、专业、实战应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积极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在国家级、省级以上专业竞赛中共获得奖励12项。

学科紧紧围绕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实践需要,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1个专业被评为国一流专业、4个专业被评为省一流专业;1门课程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一流课程,4门课程被评为省级思政示范课程,10余门课程被评为院级质量工程课程。积极与各级公安机关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实训机会,建设完成4个省级实训基地,1个厅级基地。

经过两个周期的建设,我院的公安学科突破了公安学对法学等一级学科的路径依赖,实现公安学学科体系的独立发展,形成了“理论创新开辟新领域”、“应用研究与实战深度融合”、“交流合作促发展”的鲜明特色,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学术团队优势、学术资源优势、学术成果优势、服务公安工作优势,在全国同类学科发展中位列前茅。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公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