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全国学联、江苏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南京圆满落幕,我院参赛队喜获国奖主体赛三等奖。

“挑战杯”作为全国公认的大学生学科竞赛A+类赛事,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本次竞赛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举办主体赛和“揭榜挂帅”专项赛、“人工智能+”专项赛,全国共有2700余所高校、300万名学生的40余万件作品参赛。

竞赛启动以来,院团委系统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各教学系部、科研处、学生工作处积极协同配合,精心策划并组织实施专家评审会及现场模拟答辩,为参赛团队提供了全方位、全过程有力保障。历经校级初赛、省级初赛复赛、全国初赛决赛的多轮筛选,我院参赛团队成功入选省赛特等奖,并凭借扎实的研究积淀与创新的实践探索,以作品《刚柔并济:丈量法理与人情的最优距离--基于东北四省137例民警执法的“情、理、法”模式推动基层善治研究》斩获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国奖主体赛三等奖,实现了学院在该赛事国奖层面的历史性突破。
本项目紧密围绕基层警务实战中的核心痛点,着力破解“情、理、法”在执法实践中难以深度融合的难题。在为期一年的深入研究过程中,项目团队坚持“扎根基层、服务实战”的理念,调研范围覆盖东北四省12个地区,深入10个基层警务派出机构,系统梳理137个一线执法案例,累计发放问卷千余份,完成深度访谈逾百人次,形成62篇高质量访谈实录,全面揭示了基层警务中“刚柔失衡”问题的成因与表现。运用“理论研究+实证调研+案例佐证”的综合研究方法,公安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基本理论,吸收多地先进实践经验,最终在调研报告中创新构建出一套涵盖执法效能、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与警民关系四大维度的“刚柔并济”基层善治体系,为推进基层警务工作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实践参照。


回顾2025年“挑战杯”征程,我院累计斩获国家级、省级奖项15项。除国赛三等奖外,更荣膺省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张凤翠、柳林、郝赫三位老师被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奖”,实现了竞赛成绩与组织工作的双丰收。
项目名称:
《刚柔并济:丈量法理与人情的最优距离--基于东北四省137例民警执法的“情、理、法”模式推动基层善治研究》
奖 项:国赛主体赛三等奖
所在院系:侦查系
参赛学生:陈泉润 贡翊然 张家赫 牟喜安 宋勃桥 尹建淞 张晨光 韩先宇
指导教师:张凤翠 柳林 葛双龙



学院紧紧围绕高素质应用型公安人才培养目标,积极营造浓厚创新氛围、持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以“挑战杯”等高水平赛事为重要载体,鼓励更多学子立足公安专业、扎根实践一线,用青春智慧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
来源:团委
初审:李博
复审:韩霞
终审:韩鹤